第506章 偏袒

林局这边做好分工,便继续下一个议题。

选择要改革的工厂。

对于这一点,林局先是拿出了一份名单,逐一念出即将纳入改革试点的工厂名称。

每念一个,便简要说明该厂当前的困境。

他语气平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:

“红星钢铁、东方机械、长征轴承,这三家在计划中先行启动改制,大家刚刚也对这三家厂子有了一定了解,现在大家说一下,先从那个开始。”

林局话落,会议室里一片沉寂,众人面面相觑,谁也不敢贸然开口。

赵司长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,

“我建议先从红星钢铁厂开始,红星钢铁厂是咱们四九城前十的厂子,厂里的工人足足有一万。

如果能够改制成功,对于四九城所有的厂子都是一个激励。

只要大家能够看到改制的好处,后面的路就好走很多。”

赵司长这话说得倒是没错,如果说真的能够把一个大厂子给改制,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,那无疑会成为改革的标杆,带动更多企业跟进。

林局听着也不禁微微颔首,见状,其他参会的几人也连声附和。

刘建国坐在一边,本不想多加参与,但是想着这位林局说的可是改制成功,才能离开。

要是按照这位赵司长的话来干,这改制要弄到后年马月去啊。

想到这里,刘建国手指点了点会议桌,声音不大,但很清晰:

“林局,我有意见。”

刘建国的忽然发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,林局本来就想要询问刘建国的意见,便顺势点头:“讲。”

“赵司长的思路不错,不过我认为有些太过激进。

红星钢铁规模大、牵涉广,改革阻力必然成倍增加,一旦试水失败,影响的是整个改革大局。

不如先从长征轴承入手,这家厂子虽然也有一千工人,但设备陈旧、产量连年下滑,管理层早已无力回天,正是最需要破局的典型。

拿它开刀,既能迅速见效,又能积累经验,为后续大厂改革铺路。贪大求全,只会拖慢节奏,错失良机。

况且,改革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,若总想着一举成名,反倒容易摔得头破血流。”

林局听完,目光微凝,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叩。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。

“小赵,你觉得如何?”

林局没有发表意见,而是看向了赵司长。

赵司长本来被刘建国驳斥,脸色有些不好看,但是听到自己领导询问自己的意见,当下得意的看了刘建国一眼,

“林局,我觉得刘厂长说的不对。

钢铁厂作为咱们四九城最大的厂子,只是一年就能改革完毕,效益显著。

若是当时钢铁厂配合宣传,说不得改革早就普及。

红星钢铁厂体量还要小一些,怎么就不能作为第一批次改革试点?”

林局没说话,只是看向刘建国。

迎着林局的目光,刘建国神色平静,直视林局双眼:

“林局,我理解赵司长的初衷,也并非反对改革,而是主张稳中求进。

至于赵司长提出的问题,我在这里给出一个解答。

第一,钢铁厂进行改革的时候邀请了四九城日报进行宣传,并且在取得成效之后还组织了全市范围的经验交流会,但响应者寥寥。

第二,四九城钢铁厂是我手把手从红星轧钢厂带出来的,当时全厂上下齐心,才有了后来的成效。

可即便如此,真正推动起来仍步履维艰。林局可能不知道的事,在改革期间,钢铁厂爆发了数千人的游行。

工人差点砸了我的办公室,厂子的领导层也有多人反对,甚至在私底下组织反对力量阻挠改革进程。

若无上级坚定支持与稳妥应对,改革难以为继。

赵司长想要从红星钢铁厂开始,我想问一下,赵司长,您是否有把握应对可能爆发的千人游行?

您是否能够振臂一呼,让红星钢铁厂大多数的工人支持你的改革?

您是否已经准备好应对管理层暗中抵制的预案?

如果没有,贸然推进只会重蹈覆辙。

改革不是喊口号,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。

红星钢铁厂的情况比当年四九城钢铁厂复杂得多,一个不慎,改革不仅会停滞不前,更可能引发连锁动荡,动摇整个系统的稳定根基。”

会议室里一片死寂,赵司长脸色铁青,张了张嘴话语却没了刚刚的昂扬。

“我作为冶金局分管企业改革的负责人,对于红星钢铁厂的管理层了解的比较透彻,我能保证获得红星钢铁厂领导层的支持。

至于刘厂长所说的工人问题,我想工人的忧虑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,而非抗拒变革。

只要做好思想工作,配套保障措施到位,工人的顾虑完全可以化解。

我们可以在厂内先行试点,设立改革宣传专班,让工人参与改革方案的讨论,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。

同时,建立利益补偿机制,确保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。这样一来,改革推进的阻力就能转化为动力。”

赵司长不愧是混迹官场多年的人,言辞间已将被动化为主动,条理清晰且颇具蛊惑力。

林局微微颔首,目光在刘建国与赵司长之间缓缓扫过,最终还是开口道,

“既然你们两人的思路不一,那么就投票表决。”

闻言,赵司长嘴角露出一丝微笑,刘建国却是无奈的露出一丝苦笑。

林局这句话和宣布赵司长说的对有什么区别?局里自己认识谁?

就算有人觉得自己说的对,也不敢在这节骨眼上公然反对赵司长的方案。毕竟,谁愿当出头鸟去触那个霉头?

果不其然,投票结果毫无悬念,全票通过赵司长的改革方案。

“既如此,就先按照赵司长的方案来。

一个星期,你们要拿出改革方案。”

说罢,林局便起身离开了会议室。

林局离开,会议室里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。

众人围绕在赵司长身边,或恭维或探询,气氛瞬间热络起来。

刘建国默默收拾文件,没有理会众人,起身朝着会议室外面走去。

“刘厂长,别忘了明天来冶金局这边,明天上午九点开会,咱们讨论改革的具体实施细节。”

赵司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,刘建国脚步不停,头也不回地留下一句:

“赵司长胸有成竹,我就不来献丑了,如果有事情,去钢铁厂找我就是。

林局说了,我只是一个顾问,具体的改革事项不参与。”